近日,抖音上出现了一批以“书法大师”自居的骗子,他们通过发布虚假的书法作品和视频,吸引大量粉丝和关注。这些骗子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所谓的“大师级”书法作品,甚至在直播间中现场“创作”,实则抄袭或伪造。这些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的钱财,更严重的是误导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这些骗子利用网络泡沫的掩护,大肆进行文化诈骗,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管,提高公众对文化诈骗的警惕性,保护传统文化的纯洁性和价值。
在抖音的广阔舞台上,一些看似深谙传统书法之道的“大师”们,通过精心策划的表演和包装,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当这些光鲜亮丽的形象被揭开,其背后的真相往往令人瞠目结舌,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而是缺乏专业训练、对书法仅有一知半解的普通人,他们利用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好奇心,通过精心设计的视频内容、刻意营造的神秘感,以及夸大其词的宣传,成功地在网络上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师”人设。
骗术揭秘:从包装到销售的完整链条
1、精心包装:骗子书法家们深知“人设”的重要性,他们通常选择年长者作为角色扮演对象,利用观众对长者的信任和尊重,通过精心设计的视频内容,如“现场创作”、“名家指导”、“传承古法”等噱头,营造出一种“大师风范”的假象,利用滤镜、特效等手段美化视频效果,使作品看起来更加“高端”。
2、虚假宣传:在视频描述或直播中,他们夸大其词,声称自己的作品是“国宝级”、“大师级”水准,甚至编造与名家交往的虚假经历,以此提升自己的“含金量”,更有甚者,直接盗用其他大师的作品或视频片段,冒充自己的创作成果。
3、销售陷阱:当粉丝被其“高超”的技艺所吸引,产生购买欲望时,骗子们便开始布局销售环节,他们通常会设立高价售卖自己的“墨宝”,并利用限时优惠、限量版等营销手段刺激消费,更有甚者,通过私下交易、虚假发货等方式逃避监管,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
受害者心声:从追捧到失望的转变
许多受害者在事后表示,自己最初是被那些看似高雅的书法作品所吸引,以为自己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真正的传统文化艺术,当他们满怀期待地收到所谓的“大师之作”时,却发现不过是粗制滥造、毫无艺术价值的复制品,这种从追捧到失望的心理落差,不仅让他们的经济遭受损失,更对传统文化的信任感产生了动摇。
根源剖析:文化泡沫与市场乱象
“抖音骗子书法家”现象的背后,是文化泡沫与市场乱象的双重作用,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提升,书法等艺术形式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和投资对象,这种热潮也催生了一股急功近利的风气,不少人为了追求名利而忽视了真正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市场监管的滞后和消费者辨别能力的不足也为骗子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应对之策:守护文化净土,共筑诚信之桥
1、提升公众鉴别能力:媒体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提高大众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创作过程。
2、加强平台监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和用户举报机制,对于涉嫌欺诈、虚假宣传的内容和账号,应予以严厉打击并公开曝光。
3、推动行业自律:书法界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自律管理,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或机构,应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并建立黑名单制度以示警戒。
4、普及法律知识:法律部门应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对于涉及诈骗、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个人和机构,应依法严惩不贷。